笔者在去年九月份逛Nodeseek论坛时,留意到有人炫耀这款产品。“HK优化线路”、“4$“、”单向1T流量“,这三个词不可思议集中于在这款VDS上,似乎与三色图原则完全不符。笔者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反正月付也不亏,便购买了ClawCloud。到手后测试,确实可以达到传说中的1000Mbps的带宽,并且与阿里云也有着不明不白、不可述说的关系,IP和机子都是来源于阿里云香港。也是因为是阿里的IP,所以避免了像一般商家会遭遇到同行轮段攻击的风限。
10月中旬后,整个线路三网都存在大量丢包的现象。一方面是“流量跨省结算”背景下各运营商的相互QOS,另一方面该产品至少卖出了上万,其中不乏机场主。针对这种情况,ClawCloud也宣布会出台相应措施,以改善网络环境。ClawCloud的发声也迎来MJJ们的肯定。
事情转机就发生在今年2月份,论坛上开始出现了ClawCloud限速的案例。刚开始MJJ们都以为只是个别例子,而ClawCloud官方在3月也发布了关于限速情况的公告。公告中指出限速只是针对个别MJJ滥用网络的情况,并不影响大部分用户。但公告中始终并未阐明ClawCloud的限速策略,也并未起到平息舆论的效果。
自到了四月以来,ClawCloud的限速愈演愈烈,越来越多的MJJ在论坛上反映正常合理使用ClawCloud也被限速的情况。ClawCloud官方也开始对限速问题闭口不谈,钉钉群和工单对速度问题只是简单机械地回复:‘’运营商QOS“、”触发带宽限制策略“,开始了人们常说的“摆烂”!
现在,几乎所以ClawCloud用户无一例外的触发限速,更有甚者被限制到1Mbps,笔者则是昨日尝试限制到了2Mbps。于是有MJJ尝试使用Shadowsocks
协议来被GFW封锁IP和刷Looking Glass 的流量等报复行为,也越来越多人出售ClawCloud,将ClawCloud的市场价从110-120骤降成70-80。与此同时论坛上也达成抵制ClawCloud的高度共识。
起初笔者对于该服务器还是十分的不舍,“高带宽”、“低延迟”存在无法抛弃的魔力,但经历昨天的丧心病狂的限制以及此前有较大的抛弃念头,促成更大抛弃的念头。
笔者认为ClawCloud造成今天的局面完全是官方的责任。其一,不限量的售卖策略是造成线路劣化的主因。其二,限速策略的不透明遭到大量的质疑。其三,服务摆烂。ClawCloud一直都存在工单处理非常不及时的问题,对于严格的限速问题也是放任不管、强硬执行的态度。因此在使用体验和售后服务的双重糟糕体验,ClawCloud也被MJJ市场所抛弃。